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高端服务业不断集聚,使昔日传统产业唱主角的“老郊区”脱胎换骨,走上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知识经济”新路。昨从滨湖区获悉,今年上半 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电子信息、工业设计、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量比重超过50%。“双过半”背后,折射出经济发展模式深刻转变――该区统计部门的监测表明,上半年在人均GDP保持8%以上增幅的同时,万元GDP能耗却同比下降了4.6%,化学需氧量(COD)削减率达到31.6%,而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水耗更降至20立方米,成为全市最“节水”的经济板块。
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弹丸之地内集聚了181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创意类企业,成为我市“智力密度”最高、国内投入产出效益最好的园区。设计师们每年想出的“金点子”,价值超过10亿元,由此衍生的间接效益更难以估量。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近年来着力构建“创新型城区”,滨湖“明星企业”阵容已焕然一新,曾经风光一时的高能耗、低效益、粗放型企业黯然退场,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工业设计、软件外包、生物医药、动漫制作、精密机械等为代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据统计,今年以来滨湖区新引进创新创业创意企业59家,累计达157家。目前该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近百家。
越来越多高精尖产品,开始打上“滨湖制造”和“滨湖创造”的标签,行销海内外市场。前不久,中科院软件所无锡分部、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国内领先的软件产品“方德方舟安全操作系统1.0(简称NFSARK1.0)”和“方德软件过程管理平台3.0(简称QONE3.0)”。而这正是刚刚落户滨湖不久的一批博士、硕士们智慧的结晶。在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洋客户”们选购“知识产品”的订单纷至沓来:把要做的“题目”从国外传到无锡的设计企业。科研人员利用园区内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解答”后,再通过网络发回世界各地。启动建设仅一年的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如今已集聚了30余个教育培训、软件研发、工业设计类重大项目,投产后年销售额将达10亿元以上,形成一个无污染、高产出的“零排放”产业群。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人才和知识成为滨湖区各级政府追求的“第一资源”。继建立总额为1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后,前不久该区又拿出3000万元,设立了重点科技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意设计及数字传媒等5大类先进技术。
本文链接:
01载入中...
我爱设计网www.52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