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Christopher Beam 译者: ewine
原文作者:Christopher Beam (Slate.com在线杂志专栏作家)
每个年轻人——通常刚脱稚气——必须作出一个重大决定:选择MySpace或Facebook?一个人的选择也是品味问题。MySpace,如果你问我,那可是一个垃圾邮件满天飞的蛮荒之地。一般的使用者页面都充斥着大量处于加载状态的诸如内嵌的音乐和视频播放器之类的废物,一些捡诱导壁纸,以及大量来自那些想要“认识你”的“模特儿“的好友请求。(其发生的频率是Facebook的近三倍。)Facebook,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少了许多定身量造,但是也变得更加安全可靠。它的界面适意、稳固,有吸引力同时少了许多浮华——你大可放心将这种社交网络介绍给家里的妈妈看。将它想像成像沃尔沃那样的社交网络吧。
但在数星期前,Facebook放弃了像
Myspace那样的技术策略。这家网站推倒技术之墙,且对外围开发者开放页面源代码。一种新的称为“Facebook平台”的工具箱被允许让任何程序员——一位无聊的学生或数百万美元的法人——剥开该网站的页面架构,并随意进行编辑,以及实现内部结构的重组。到目前为止,近
900多个被公开的程序中没有一个是能显著影响人们生活的——在所有的附加软件中,
Graffiti(涂鸦板)程序(根据其描述,有超过
330万的人们下载)使得你能在其他人的页面上进行涂鸦,同时
Honesty Box(真心话留言盒,Facebook的产品)能使你的朋友们化名发表他们对你的真实看法。
如果Facebook能够想出一种轻便的方法以卸载这些迷你应用软件,它将更像一个社交网络。Facebook将变为一个足以吞食整个互联网的全能站点。我爱设计网
就一切有关第二人生(SecondLife)的大肆宣传而言,在“虚拟世界”领域,只有Facebook和 MySpace足以与之相提并论。当然,Facebook并没有那种大胸的3D形象,也没有自己的游戏业务和流通币。但互联网的要义在于你并不需要涉足所有的领域。如果我要买东西,我会选择去Amazon.com,而不是一些至关重要的虚拟商店。甚至在Facebook允许外部应用程序之前,就已有成百万的用户基本知悉了页面的内部秘密。一个典型的Facebook人每天会花上数小时发送信息,写日志或博客条目,还有上传照片,以及和那些同样喜欢Decemberists(一支Indie摇滚乐队——译注)的菜鸟女孩进行有趣交流。Facebook平台不过是扩展了这个交流世界。(据《华尔街时报》报道,从初创到现在,Facebook的主流用户人数已跃升至2400万到2700万的水平。)现在你可以查看本地的天气状况,或在线饲养一只虚拟宠物兔,也可以知晓你的朋友们都在听哪些音乐。除了少部分人也同时使用Email——一种实时信息收发系统外,RSS(一种基于XML技术的共享在线内容的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译注)——是Facebook强制性捆绑使用的信息系统,它将创造一个庞大的用户群。用户们再也不必在网上到处漫游了,网络信息将主动送到我们面前来。
如果Facebook确信要变为一个多面的内容聚合平台,可能有些太迟。因为诸如My Yahoo!和iGoogle这样的个人化定制主页已经深入人心,也有一些新潮的个性化主页产品如NetVibes,Slate的Reihan Salam称之为“终极的内容聚合平台”。但是Facebook有一个巨大的内在优势:社会化网络已经建立。是的,另一种方式则是整合Gmail和BBC头条、YouTube视频搜索以及播客目录。若将社会关系与这些内容融合起来,不论如何,此举将使Facebook立即击败其主要竞争对手。通过Facebook的新闻订阅平台,它将能初步看出你的朋友们是何时开始使用一件新产品或服务的。这意味着最佳的附加软件将即刻变得关键起来——到目前为止,Platform(加拿大第四大软件公司——译注)的最大成功在于其提供了一个共享彼此偏好内容(iLike)的平台,这使其注册用户以每天20万人的速度递增。
毫无疑问的是,Facebook的外围开发者们将进一步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内容聚合功能。该网站日益增长的用户们,都是具有良好名誉以及干净社会形象的来自公司的精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