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种产品将被附加提供给Facebook的用户群呢?看起来每一家大公司都试图将社会化网络方式注入它们的核心服务域。例如,
Netflix(著名的网络视频租赁公司——译注)允许你得以时刻关注到你的朋友们正在观看什么。但是它更像是让你在一个巨大的预制网络上自卖自夸——难怪
Netflix的用户们现在都用Facebook来关注密友的情况呢。而且还不仅仅只是商业:正如
Barack Obama(一位黑人帅哥,据传已正式宣布参选
2008年美国总统——译注)的竞选活动。自五月底以来,已有成千上万的用户要在
Facebok上将
Barack Obama加为好友,还有成百上千的人们加入以
Obama为主题的群。与传统订制的社会化网络
My.BarackObama.com(可能是
Barack Obama的竞选官网——译注)相比,后者不过区区
7万名注册用户。Facebook的社会化网络就像一种传输系统,相较你自创的系统而言,
在我看来,外部内容的注入极可能使Facebook变得更为强大。我爱设计网
听说Facebook计划将增加用于在线支付的“钱包”服务,我就放心了。但是它要想真正转型,需要一个像Google那样简易的及时通讯系统,还需采用可嵌入收件箱以与Hotmail,Yahoo!等电邮服务商对接。事实上,Facebook并未引入许多的聚合新闻内容平台——真正的新闻,而不是订制而来的新闻——虽然不可避免会牵涉到它们。我不清楚为何Facebook不将这些表面上的潜在元素组合起来,不管是它的新闻办公室或是CEO Mark Zuckerberg(也许这家伙也为自己的页面大伤脑筋)都未能回应过我的建议。令我感到烦恼和失望的是,上述这些方案都还没能进入他们的决策议程,尤其是已有传言称Yahoo!将收购Myspace。如果Facebook增加了email,IM(InstantMessaging实时传讯——译注),以及聚合内容平台服务,这将是使它朝Yahoo的综合性与MySpace的流行性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从而,余下的那些网站也将不战而胜。
附:用户评论我爱设计网
(Slate.com选载的评论往往颇具价值——译注)
更多门户网站么?我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deja vu,法语),因为这些大量的新型网站和那些门户网站是很相像的,而后者在十年前曾被认为是互联网的未来。公司们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