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晚于巴黎、纽约和米兰,从1993年开始的伦敦时装节很快就成为了世界时尚舞台上的新宠。再加上伦敦独特的创意氛围,这个后起之秀,如今俨然成为了业界公认的时装设计师的孵化器。去年,伦敦发展署还宣布,将分三年出资420万英镑,支持时装界,以提高伦敦时装周在国际市场的分量。设计节、时装节,再加上同样每年举行的游戏节和电影节,热闹的四大节日,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灵感汇集伦敦。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大家在一番饕餮之后发现,这些节日并不只是狂欢的泡沫,而是早就为伦敦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其实,早在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时候,她就说过,对于工业设计的每一分投入,都可以换来1000倍的回报。那个时候,还没有创意产业这个提法。但同样以个人创造力为源泉的工业设计已经被摆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当然,现在的事实证明,回报可能远不止一千。《哈里波特》从作家笔下的人物,成为风靡全球的形象,继而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一个创意引发的经济爆炸,恐怕比哈里的魔法更耐人寻味。1990年,还是一名普通英国女教师的JK罗琳,在坐火车穿越英格兰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关于小魔法师的点子。而正是这个闪现的灵感,成就了现在风靡全球的《哈里·波特》。十年里,系列小说在全球卖出三亿两千五百多万册,创下出版界的纪录。而JK罗琳的个人资产也直冲10亿美元,在全球娱乐界女富豪中排名第二。而从小说中衍生的电影、游戏、玩具、服装等各种相关产品也创造了上百亿美元的利润,造就了一个魔法师的奇迹。
其实,伦敦变魔术的例子,远不止这一个。
眼前这栋外貌沉稳、气质粗犷的建筑,是著名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就在去年,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