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他们的作品,我万念俱灰,我们简直是混账透顶!”4月15日,一场主为“打开潜意识的门——走进精神病人的艺术世界”的主题讲座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大三学生叶倬涵看完讲座中展示的精神病人作品之后,不禁自我否定。

郭海平现场回答学生提问
但举办本次讲座的艺术家郭海平却并不主张学生们如此极端。长年关注精神病人生存与创作状态的他,对此显然更有发言权:“我尊敬那些创作出伟大作品的精神分裂症者,他们付出了全部的代价。但我不主张艺术院校的学生都去这样忽略现实。那在现实世界是走向毁灭的道路。”
一幅“疯画”让艺校生“梦醒”
当天下午前往南艺传媒学院106报告厅听讲座的两百余名听众中,除了南艺本校学生之外,还有其他大学闻讯赶来的艺术青年。叶倬涵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系的大三学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表示,精神病人的画作让他这位艺术院校的学生感觉自己“受骗”了:“你突然发现,这么多年学的艺术,全是伪艺术!”
令他产生如此强烈“挫败感”的是精神分裂者的作品《怒吼》。五年前郭海平前往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探索精神分裂者的艺术创作可能,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张金宝一口气画了数幅令他惊诧不已的作品。《怒吼》就是其中的一幅。这让自以为“学了很多年艺术”的叶倬涵震撼了:“他这种表现方式,我们受过美术基础教育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想到。我们见到太多招摇撞骗的艺术,被规则与技巧框死了。”他表示,自己以后宁愿要小孩子的涂鸦,也不愿看所谓大师千篇一律的画面了。他对于打破十余年体制教育所带来的框框,有些跃跃欲试:“就像大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