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是“设计未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教授指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未来发展应包括中国创造、中国创意、中国形象三个方面。
“中国创造,核心是专利战略与国家科技竞争力;中国创意,重点是版权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形象,包括了商标战略与国际品牌影响力。”吴汉东教授表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位居全球之首,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吴汉东指出,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工厂”,却处于国际生产链的中低端,有些甚至是末端。当代中国要进行产业创新,就要重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完善和实施专利制度。中国不仅应注重技术专利的数量和规模,更应考虑技术专利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提高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拥有量。为此,应提高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创新对GDP贡献率。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占据世界第一,但在版权贸易方面却是进口大于出口。吴汉东分析,在当今国际文化市场上,美国占据了43%的市场份额,欧洲国家占34%,亚太地区仅占19%,而其中日本占了10%、韩国拥有3.5%。从版权产业的增长率来看,世界版权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产值220亿美元,并且以5%的速度不断增长,中国近几年版权产业增长较快,但潜力远未发挥。
他指出,中国版权战略的实施应该考虑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注重版权产业的增长率和版权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目前,中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据世界品牌实验室2010年度提供数据,国际知名品牌500强中,美国达到237个,中国只有17个,而且大多是国有企业。这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和货物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不相符合。
对此,吴汉东认为,培育知名品牌提升的是国家形象。“我们应扩大国际知名品牌的增长率,并提升知名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这既能提高中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又可以提升中国的国家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