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惊全国的故宫失窃案虽已告破,但“7件丢失的藏品投保额仅为31万元”却引人深思。仅依靠技防、人防等管理制度和措施,已无法筑起文物艺术品安全的铜墙铁壁。而近年来艺术品失窃事件频发的背后,赫然存在的是艺术品保险上的巨大空白。
艺术品展览
保险刚起步
近年来,境内外文物展览等各类艺术品展会越加频繁,仅2009年全国文物系统就举办了临时展览9204个,全国博物馆每年赴境外的文物展览多达80余个。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文物展览被引进国内。随之而来的风险大大增加,但配套的保险相对滞后,文物展览的保险普及率极低。在失窃风险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保险公司对这一业务也往往望而生畏。
以去年的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为例,参展的400多件艺术珍品总价值数十亿元,但这一国内最高规格的文物盛会却遭遇了上保险的难题。保险公司对文物展览承保实力不强,缺乏相应资料和经验,承保和理赔经验上的欠缺都有所显现。在寻找保险公司时,国内公司虽都非常热情地接待,但是艺术品保险和非艺术品保险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对艺术品受损贬值后的保证。“我们最终的保单是按财产险投保。”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相关负责人说,国外专业的艺术品保险会考虑文物受损后市场价值贬值部分进行再保再赔,但国内通行做法只是对受损部分进行保险。“比如一个瓷器杯子把儿掉了,进行维修后,保险公司可以对维修费用赔付,针对文物贬值的保险案例很少有。”另外,按财产险投保另一个标准就是要跟随固定地址,这也让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的展品是不断运达的,当展品价值增加到40亿元时,保险公司很为难,表示按规定一个地址上不了这么大额度的保险。”
最后,此次展览由人保牵头的多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承保。作为首席承保人,人保承担的保险比例只达到两三成。对此,人保相关人士介绍道,目前对艺术品,他们是按现有的财产险进行处理的。即使文物一般部分受损定损,也须经过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双方认可的专家团队鉴定后赔付,而全损险他们也有,审核也很严格。“我们公司有规定,一定要找到再保险公司,不然不允许进行这么大规模的艺术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