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里达按职业方式来划分阶层采取了与霍金斯不同的方向。在他的分析中,创意部门的观念或分类次要作用。在维持剧院运营中发挥作用的舞台管理和看门人属于霍金斯的创造性部门,但不属于弗罗里达的创造性阶层。然而,剧院的会计师--作为“创造性专门人才”(“creativepro-fessionals”)这一分类的成员--部分地属于创造性阶层。现在,不管他们其他品质怎样,会计师通常并不能正式作为一个创造性职业团体的例子进入人们的意识,至少不是在确定的意义上。在下面,我会回到这个分类的话题。
弗罗里达方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允许人们超出工作场所的范围,对创造性阶层的成员的生活进行更全面的观察。创意团队创意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一种适合他成长的语境和氛围(Lundvall1992),需要一种环境和组织。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创造性都需要背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某些背景下,创造性可以得到发展。原因在于两者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或者说创造性是一种过程(包括行动、知识、网络、技术)在于创意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弗罗里达认为,创意阶层的成员“分有一种共同的创造性气质,即对创造性、个性、差异和价值的重视。……每一个方面和每一创造性的显现--科技的,文化的,经济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Florida2002b,8)。弗罗里达该书中有相当篇幅用于论证这种共同的精神气质,以及它在不同境况下的重要性。这种精神气质影响了创意阶层在工作时做的选择,影响到他们更喜欢哪种工作,乐于购买哪类物品,怎样将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分开,以及--可能是最重要的--选择在哪里居住。因为创造性阶层的精神气质应用于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偏爱能提供多种方式使之有活力(creative)的城市(Florida2002a)。那些“在技术、才能和宽容”的程度上排在前列的城市吸引大批创意阶层的成员,形成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创意阶层”也培植了艺术、音乐、夜生活、创建了新的名胜,比如纽约的“硅港”,伦敦的切尔西(伦敦的自治城市,文艺界人士聚居地),哪里的房屋租金自1996年始增长了262%.美国国家管理者协会声称“创新产业,非营利机构和独立艺术家都是一个成功的地区居住环境的不可缺少部分。”
一个社区的生活质量越好,在吸引和挽留高学历、创造性人才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弗罗里达对创意阶层的界定十分宽泛,其范围要比艺术家、文化企业家广泛得多。在他对创意阶层的界定中也包括了建筑师、工程师和科学家--简而言之,在弗罗里达看来,所有产生新观念、新技术和创意内容的人都属于创意阶层。弗罗里达认为,这一创意阶层构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创意阶层、创意团队的崛起,也给新的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约翰?克莱德勒曾主持了一项《创意团体指标》研究,这是一项主要针对硅谷文化创新的研究。这一研究坚持西方实证研究的路数,为创意这一很难进行量化研究的特殊产业制定一套可监测、可统计、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这是创意产业和创意人才管理走向科学化的探索,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机制和运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
创意产业的问题与困境
在我国,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势头,但仍然存在着众多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全社会必须加强和提高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和未来发展态势的理解、认识与认同,特别是各级决策层。创意产业是一个全球产业发展中后发的新兴产业,其理念与传统的制造业发展理念、思维路径和管理经验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各级决策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世界各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战略、策略、成果、经验、方法和措施,并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实践,实事求是地开拓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当前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一批全国及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蓝皮书出版,一批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着作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研究也已发布,成果是显着的。但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对其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的研究还十分肤浅。对美国、英国及欧盟其他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各自特色与取向还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因此,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更加富有开拓性的理论先导,需要与全世界创意产业专家共同探讨它的发展、危机和困境,共同寻找未来发展的道路。
在先进理论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家总体规划,确定未来若干年发展的政策导向,完善和优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在这里,高瞻远瞩的总体规划、合理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良好的创意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构成与完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建设一批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强创意项目作为风险产业的辅导、推动,改革和完善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制。
从根本上说,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专家预测,我国文化潜在消费能力2005年将达到6000亿元。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演出业、娱乐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群众文化业、图书馆业、文物业、博物馆业、会展业、广告业、咨询业、博彩业、竞技体育业等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于是相应的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现象日益突出。
据智联招聘网最新统计的招聘信息显示,2004年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的职位空缺平均每月是5344个。2005年5月以来,这些职位的需求已经上涨到6896个。教育和培训行业与娱乐、体育、休闲行业,去年平均每月的职位空缺数量分别是2888个和1896个,而今年5月,这两个行业的职位需求分别是5288个和2076个,增幅分别是83%和10%.
大批量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从近10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在韩国1999-2000遇到第二次经济危机时,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拯救了韩国经济,而其游戏业在短短几年中之所以获得高速发展,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强大支持分不开。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不能适应成飞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变革,创造新的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高速的发展。
作者: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金元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