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河 秋野不矩
风景、人物画家小池一范创作思路自由,不再着意思考“东”、“西”,是新一代日本画家的典型。画家早期作品多描绘嘈杂的都市街景,严谨的写生往往会是创作的直接素材。近期创作变得更为自由,注重随性的小速写,积极借鉴儿童画表现因素,并根据此时此刻的感受选择最合适的表现手法,以“人”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还试图注入某种观念,在形式上走到了抽象与具象之间。
通过以上7位画家,我们可以看出,京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于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一个人。历史上的名作、周围技艺高超的工匠群的存在,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矜平躁释,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并负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对于传统文化,他们或是从正面吸取,或是反其道而行,都不敢无视。他们当中,延续传统的有上村淳之、竹内浩一、浅野均,从表面上看反传统的秋野不矩、岩仓寿、小岛悠司、小池一范实际上是回到了一个更久远、更普泛的写意传统之中。特别是小岛悠司,在上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的反体制思想及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对父亲的传统友禅图案以及京都随处可见的精致的障屏画产生了逆反心理,试图寻求一种反精致、反优雅、更强有力的表现手法,却在无意之中与东方的大写意传统合拍。
另外,虽然绘画风格各异,但画家们都无一例外地重视写生,认为写生是感受生活和提炼生活的过程。秋野不矩以速写记录此时此刻的感受;上村淳之强调像古人一样写生处于动态之中的对象;岩仓寿认为画家不应只依赖眼睛,应以全身心深入地感受生活;竹内浩一以物我同一的写生状态为理想;浅野均通过写生深入感受生活,并从中提炼出一些具体的绘画表现手法;小池一范一方面强调通过反复的写生扩展思路、进行提炼,一方面重视随性的小速写。
艺术是心物共鸣的产物,缺少了对生活与心灵的自我感应的忠诚,就只能流于“技术”,不能称为“艺术”。注重对绘画内在精神的追求,也是几位画家的共同之处。秋野不矩笔下的印度是画家质朴而灿烂的金色梦境,渗透着画家对人性美的追求;上村淳之、竹内浩一的花鸟与动物,一者甜美,一者忧郁,但均具有人格化的魅力;岩仓寿的作品亦如诗人的梦境,纯、静、浪漫;浅野均的装饰源于画家心中的桃花源,所以既理想又真实;小岛悠司将对人性的反思宣泄于图像与笔墨之中;小池一范的作品,无论是早期的街景,还是近期以“人”为主题的作品,都透露出温馨动人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