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越大,回家和亲人吃饭越来越难。实际上在家里吃饭的意义并不在于菜肴本身,而是饭桌上和家人的交流。
吃饭固然是生理需要,是自己的事,也有不少人即使在家中,亦只是回房间对着屏幕吃饭的。但对中国人来说,吃饭不单是为饱肚,更重要的是和家人交流沟通,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聊剧情,聊一天的趣闻,把疲惫的神经放松,放缓紧张的心情。
中国传统的餐桌文化于我们维系亲情上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透过家家常见的「碗」为主题,何鸿毅家族基金与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合办「+碗」展览,让香港人通过饮食,表达尊敬、分享关怀,鼓励我们好好珍惜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展览分为「碗」、「家」、「分享」及「团圆」四部份,皆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要。透过立体装置、动画、互动设计等多媒体元素(封面图片),公众除了观赏,更能动手、动身,参与其中。展览为大型儿童阅读活动「阅读缤纷月」的一部分,香港公共图书馆自 2002 年起每年在暑假期间举行,今年的主题为「亲爱的旅程」,介绍一系列以爱为主线的经典图画/故事书,鼓励家长与孩子通过亲子共读,一起欣赏生命里的爱。「我的家在紫禁城」教育计划更把展览主题延伸成教育活动,于暑假期间举办教育工作坊,巡回各区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