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齐白石《工虫册页》1924年

齐白石(1864─1957),20世纪中国画大师,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湖南湘潭人。出身农民,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成为中国画变革创新的代表人物,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1917年齐白石与陈师曾在北平相识,陈激励其独创的精神,劝其变法。齐白石57岁时开始了著名的“衰年变法”。他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他创作的红花墨叶和工写相间的花鸟画新风格,融合了文人趣味和民间趣味于一体,成就了活泼自由的新境界。
这套1924年的工虫册页,是全面展现齐白石寻求变法突破时期的作品。他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以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为“万虫写照、百兽传神”的笔墨技巧,成功地实践了他所坚持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信条。白石老人曾说,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他捕捉大千世界渺小生命的一举一动,将植物花卉和昆虫搭配,花瓣、枝干恣意描绘,黄蜂、墨蛾、蚂蚱、蝈蝈等动物则穿插其中,或栖息树叶之上,或追逐于花阴之下,或振翅欲飞,栩栩如生、跃跃欲动。作品表现技法多样,兼工带写,一方面,蝈蝈腿上的刺毛根根毕现,蝈蝈肚子的柔软质感、黄蛾双翼分布的筋脉都刻画的非常细腻,另一方面,枝干简括勾写,花叶大笔渲染,两者有很大的视觉反差同时在意趣上又是统一的;构图或斜倚、或垂直、或对角,整本册页动静结合、疏密搭配。此外,他所画的必是自己所见过的,与自己作为劳动者出身的情感结合起来,把旧文人笔下常有的赢弱伤感一变而为爽健盎然。这件作品中,齐白石以率真老练的笔法和鲜艳亮丽的色彩,表现了大自然的一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