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试着思考工人们的心理状态、摸索和工人们更好的“合作”方法——到工地先发烟,和工人们一起吃饭、一起喝酒,甚至搬到工地上住。双方的合作逐渐变得顺畅起来,工人们也开始觉得“这个外国人好厉害,这么会盖我们中国的房子” 。

最后的欣喜和感恩----“我们的水平都提高了”

随着瑞华庭院的建成,起初只会说“也许”、“大概”的农村工人竟然也会谦虚地说,“你觉得我们做得好,不嫌弃我们就可以了”, “方兰人很好,教会我们很多,水平都提高了”,“这个房子碰到方兰,好有福气” 。

一切又水到渠成。尼子,不可以;尼子,你不要催我--

在与庭院主人尼子聊Franca的时候,话语间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满足感。确实,遇见Franca,是尼子圆梦乡村的幸运,当然也是这幢老房子的福气。

“她是一个能理解老房子的人”。阳朔旧县是尼子圆梦的地方,她自然希望把所有美好的东西和要做的梦都放进去。与中国设计师各种效果图、各种PS美图不同,Franca特别严谨,一件事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Franca做的模型

“她经常否我,这是我最喜欢Franca的地方”。对于尼子提出加高屋顶放置更多客房的要求,Franca总会说,“尼子,不可以。这样一来,很漂亮的屋顶就没有了;有些梦放在这里并不适合,尊重这所房子能给你一个虽然不是最美的,但却是最好的梦。”就是这种严谨和坚持,为尼子所感动。
Franca的一家

“不能催她,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东西”。Franca不喜欢被催,每天只工作八小时,其余时间则用来休息、娱乐和陪伴家人,这是瑞士人的习惯,她不愿意改变。我想,这大概也是尼子和Franca相互吸引的一个原因吧——尼子希望借瑞华庭院告诉急于奔命的人们停下脚步感受生活,而Franca又是如此会享受生活的人。

重建一幢老建筑,只为寻访旧时光。瑞华庭院,遇见Franca是一种福气。

Franca就是这样,她喜欢真实的、有年代感的旧物,认为原来的东西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她不在意自己做的东西是否够“炫”,她认真思考每一处细节、理解一砖一瓦与它们对话、善待每一座建筑,只希望让已经存在的和曾经的,还原它原有的美丽。

最后落成的“瑞华庭院”,Franca很自信,尽管有些细节她仍不十分满意,但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能给这所座房子带来新的生气,她做到了。 “和那些打着‘老房子’名号的新房子相比,这是一座真正的老房子,保留了岁月的痕迹,住进来的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多年前的生活气息、体验到清朝乡绅们原汁原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