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口旅游地徽标征集工作于2010年4月19日启动,至2010年6月10日结束。期间共征集到63幅作品。经网上公示后,随即启动了作品评选工作。为能够科学、公正地评选出最能体现汤口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发展理念的作品,成立了由郭因(组长)、季宇、王世华、张立志、翁飞五位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2010年7月30日,评委会于合肥对所有作品进行了初评,共评出8号、15号、27号、41号、44号共五幅作品为本次征集作品中的初选作品,并于8月6日起对这五幅作品予以公告并进行网上投票(投票截止至8月28日)。根据网上得票情况和评委会综合意见,现将作品得分、获奖情况予以公布,并依据评选结果确定最佳作品44号为汤口旅游地徽标。
    特此公告 
                                                                      黄山区汤口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日 
    附:1.最佳作品
          2.优秀作品
         3.作品得分情况汇总表 
    最佳作品:44号作品
 

    创意说明:标志图形把“山峰,瀑布,桥,流水,鹅卵石”等元素融入其中,体现 “黄山第一门户”、“黄山水之魂”的旅游形象定位,突出汤口自身旅游资源的独立特性。“绿色和蓝色”的结合,体现出良好的生态环境,环保理念以及和谐发展的战略定位。展现“一流旅游名镇、休闲养生福地、文明和谐新区、综合服务基地”的特点。
    书法的飞白效果,充分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优秀作品:
                   
41号作品
    创意说明:地标创意来源与汤口的拼音字母的变形,组成一跳跃奔跑的人,表现了汤口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颜色采用绿色,表示绿色生机活力,前后的白线表示汤口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发展之路。总体有活力,感染力,易识别。
  
 
27号作品
8号作品
    创意说明:该标志主题鲜明,寓意丰富,主要由“汤口”的前面两个拼音组成暨“TK”,后面的火焰色半圆即代表了“K”中一部分也代表了汤口的“口”字,又喻意着一轮夕阳正照耀着高速发展的汤口,前面的绿色由黄山的标志迎客松仿造而成,体现出了素有“黄山门户”之称的汤口镇,运用葱绿渐变色代表着汤口的自然生态美,翡翠谷、九龙瀑等景点都以唯美的绿色生态吸引着世人的眼光。整个图案简洁明了,突出性强,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充分体现出了当代汤口人那种奋发进取的时代气息。
 
 
15号作品
    创意说明:此方案以“山水汤口”为主要视觉元素,融入“起伏的山脉、蜿蜒的河流、幽静的池水(玉环池)、挺立的松树(黑虎松)”等元素,显著突出了汤口的旅游资源典型特征。上方为山峰的造型,下方为水的造型,山与水有机交融、相辅相成,大气磅礴,体现了汤口山水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绿色”象征生态、环保、健康、和谐。标识简洁、大气、构思独特,寓意丰富,一目了然。
 
 
56号作品
    创意说明
    1.汤字三点水以龙的形象画出,象形九龙瀑,右边以凤凰的形象画出,象形凤凰源,中间是翡翠谷的徽标,形成天然龙凤呈祥布局,巧妙成为独一无二的汤字形。龙代表男性,凤凰代表女性,表示汤口特有的情爱文化。
    2.翡翠谷徽标圆与心象形口字。
    3.左边三点水龙的造型像猴子在恭贺客人的到来,表示汤口有个天然野生猴源。
    4.凤凰头冠象形茶叶,表示汤口是茶叶之乡。
    5.翡翠谷徽标上的两撇象形竹叶,表示汤口是毛竹之乡。
 
    作品得分情况汇总表
汤口旅游地徽标作品评选得分情况汇总表
 
| 奖  项 | 作 品 | 得     分 | 备   注 | 
| 最佳作品奖 | 44号 | 1590(网上投票90×1+专家投票5×300) | 评分细则:专家投票1票300分,网上投票1票1分,作品得分总和=网上投票数×1+专家投票数×300 | 
|  | 
| 优秀作品奖 | 41号 | 1516(网上投票16×1+专家投票5×300) | 
| 27号 | 1380(网上投票480×1+专家投票3×300) | 
| 8号 | 1367(网上投票767×1+专家投票2×300) | 
| 15号 | 1274(网上投票74×1+专家投票4×300) | 
| 56号 | 1047(网上投票1047×1) | 
|  | 
| 纪念奖 | 1号 | 153 | 
| 2号 | 7 | 
| 3号 | 455 | 
| 4号 | 5 | 
| 5号 | 8 | 
| 6号 | 9 | 
| 7号 | 19 | 
| 9号 | 2 | 
| 10号 | 6 | 
| 11号 | 4 | 
| 12号 | 17 | 
| 13号 | 7 | 
| 14号 | 8 | 
| 16号 | 4 | 
| 17号 | 6 | 
| 18号 | 6 | 
| 19号 | 2 | 
| 20号 | 3 | 
| 21号 | 6 | 
| 22号 | 6 | 
| 23号 | 3 | 
| 24号 | 5 | 
| 25号 | 2 | 
| 26号 | 4 | 
| 28号 | 4 | 
| 29号 | 2 | 
| 30号 | 2 | 
| 31号 | 2 | 
| 32号 | 3 | 
| 33号 | 2 | 
| 34号 | 6 | 
| 35号 | 10 | 
| 36号 | 4 | 
| 37号 | 5 | 
| 38号 | 11 | 
| 39号 | 3 | 
| 40号 | 3 | 
| 42号 | 10 | 
| 43号 | 4 | 
| 45号 | 3 | 
| 46号 | 8 | 
| 47号 | 5 | 
| 48号 | 7 | 
| 49号 | 5 | 
| 50号 | 4 | 
| 51号 | 10 | 
| 52号 | 4 | 
| 53号 | 8 | 
| 54号 | 10 | 
| 55号 | 6 | 
| 57号 | 4 | 
| 58号 | 3 | 
| 59号 | 5 | 
| 60号 | 13 | 
| 61号 | 4 | 
| 62号 | 3 | 
| 63号 | 2 | 
http://www.tangkou.gov.cn/DocHtml/1/2010/9/10/230637901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