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由本报全程参与,经专家细致评审,同时参考了“绿色换书客”项目负责人和参与市民的意见,绿色换书客LOGO正式敲定(如图)。
“绿色换书客”是在本报报道中催生的社区公益活动。通过本报持续关注和倡导,目前已在三镇遍地开花,开通了官方微博,会员达到近500人,上千读者表达了参与意愿。
LOGO主打“两型”理念
来自四川的钱勇是LOGO的设计师。随着LOGO的出炉,在三镇越来越火热的“绿色换书客”活动也将有靓丽的统一标识、时尚的“名片”。
“我就是做设计标识的!”在网上看到LOGO征集的信息后,来自四川峨眉的钱勇立马开工了。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设计的图案,得到一致认可,被评为一等奖,奖金2000元。钱勇说,“画的时候不去想结果,但我把LOGO当艺术品雕琢。”其作品图案的绿色部分勾勒出“江城”的拼音首母“JC”,形成互动的双手轮廓,再组合成书的形状,以示“绿色交换”。中间的空白处由书海溅起的浪花形成飞鸟,以示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图案构思巧妙,简洁生动。
来自厦门的陈一雄将书本设计成茁壮成长的树苗,体现绿色环保思想在市民中生根发芽;洪山居民李敏则用书本和箭头衍生出循环的理念;沈阳的阴雨龙作品清新亮眼。上述三件作品被评为二等奖,奖金500元。
另有20位获纪念奖“设计师”将获得300换书积分。工作人员将在近期联系作者,将奖项发放到位。
“绿色换书”三镇开花
7月11日,本报刊登了社区图书室藏书陈旧种类少、场地受限管理难的现状,同时了解到市民普遍家中有图书闲置,希望书籍能够“循环流动”的期待。7月13日,常青花园三社区在全市率先发起了“绿色换书计划”——社区做中介,每周一至周五,居民捐旧书换积分,每周六上午再用积分“买”新书。让不少市民家中闲置的图书很快找到“新主人”。
目前,除常青花园三社区外,武昌积玉桥街四清里社区、汉阳五里街五麟里社区、江岸区西马街联医社区、硚口区营北社区亦加入“换书联盟”;市少儿图书馆针对“绿色换客”专门制定了优惠方案;市发改委(两型办)认可其为公众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中商广场更是腾出8楼VIP厅,专门接收图书,且将于8月13日发起青少年专场换书会。一个月下来,“绿色换书会”的“粉丝”遍布三镇,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将统一印制统一赠送
LOGO的出炉,将拓展“绿色换书客”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常青花园新区管委会表示,为表示对活动的支持,将统一印制一批积分卡,赠送给三镇愿意参与活动的社区。同时,还计划印制一批倡议书,至少在常青花园范围内每个门栋张贴,发动十万常青居民广泛参与;同时倡导老年大学、青少年空间携手共建。“等到开学后,还希望发动辖区中小学校、大专院校……总之,要让图书最大范围的流动起来,物尽其用。”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1-08/10/content_4869206.htm